焦點
-
戰神復甦、銳龍現身,AMD 3A平台打造極致電競主機
最近的AMD可以說是風光無限,除了一系列的Ryzen處理器搞得對手不得不透過降價、以及趕推更高階處理器來確保穩固寶座之外,顯示卡在挖礦熱潮大起的情況下,算力強勁的RX系列不僅僅是最新一代的RX500、連同前代400系列也是玩家搶購的重點,顯示卡廠商不只賣到缺貨、有貨出還得先預告,這樣的AMD大熱潮可是目前的大熱門,想要組建一台AMD血統的主機嗎?看這裡就對了! 想要主機全AMD化當然沒問題,透過「3A」平台就能夠達成,而所謂的3A平台,就是由AMD CPU+AMD晶片組主機板以及搭配上AMD顯示卡,這樣組合而成的主機,由於CPU、Chipset、GPU皆是由AMD研發生產,所以在整體的穩定度與相容性上會有更佳優秀的表現,而且高性價比一向是AMD的訴求強項,玩家可以透過3A平台享受到更棒的效能表現,何樂而不為呢? 事實上,2007年底,AMD就已經推出了第一款的3A平台Spider了,時至今日,3A平台不斷的推陳出新,目前的組合會造成對手強大壓力也是因為最新一代的3A平台足夠強悍所導致的結果,光是處理器的部分,Ryzen的推出讓玩家眼睛為之一亮,尤其是Ryzen 7系列的出色表現,可是滿足了AMD粉絲一直堅定支持的願望。 Ryzen 7,這可是號稱AMD重返榮耀之作,1800X、1700X、1700三款,最高達4.0GHz的頻率(Boost)、搭配上8C16T的設計,採用14nm製程技術與超大4MB L2 cache/16MB L3 cache,絕對是玩家的戰神級處理器。當然AMD Ryzen不只有Ryzen 7而已,中階的Ryzen 5與入門級的Ryzen 3也是AMD的強大殺手級武器,Ryzen 5已經在市場上販售,而Ryzen 3也即將與玩家見面,透過3A平台的加持,中階等級的Ryzen 5也同樣擁有強大的效能表現。 AMD 300系列晶片組目前一共推出了X370、B350以及A320等三款來對應Ryzen,對應高階玩家的版本當然非X370莫屬,除了內建更強大的超頻性外,想要達成CrossFire那肯定要選擇X370囉。介於中間的B350其實具備了極佳的C/P值,同樣也具備超頻性功能,而入門款的A320就屬於經濟型,適合一般需求的玩家使用。另外,AMD還有2款晶片組是專屬mini-ITX以及更小型化主機板使用的X300與A/B 300,之後有機會再跟大家介紹。 3A平台當然少不了重要的顯示卡,最新一代的RX500系列提供了玩家強悍的顯示效能,目前有RX580、RX570、RX560、RX550等版本,採用Polaris核心、14nm製程,光是最高等級的RX580就配備了2304個串流處理器,時脈拉高到基礎1257MHz(OC 1340MHz),搭配256bit 8GB/4GB GDDR5記憶體,提供玩家更優異的效能表現。 目前網路上挖礦風潮大興,由於「比特幣」這一類的虛擬貨幣價格大幅提升,所以玩家間也興起了個人礦工的熱潮,想想看,目前的比特幣兌換價來到2000多~3000美金,光是高點的報價就等於1:90,000台幣了,這讓玩家莫不充滿淘金夢,而且是只要設定好就能躺著幹的事,就算扣掉成本(組建設備、電費)都還有獲利空間,無怪乎市面上的顯卡被搶光光,而且其中AMD的顯示卡更是由於「算力」強大,當然是礦工玩家們的不二首選。 那3A挖礦有比較厲害嗎?Ryzen的推出,很清楚的可以得知在功耗上的表現得到解決,在效能上有極佳的表現,透過3A的組建與效益整合,更具優化特性的3A平台當然是有助於挖礦的整體表現,更是體現在性價比上,總和來說,3A平台的特色不僅是玩家在一般使用與超頻表現上可以得到更多回饋,就算當礦工也是一等一的好幫手。 想想看,光是選用X370來搭配,6根PCIe都插滿,一次運行6片RX580的話,就算前期投資較大,但是依照目前的兌換價來看,一段時間後就可以回收,投報率不低。甚至可以轉往其他虛擬幣的部分,像是乙太幣的價格也上漲的相當驚人,越早投入、獲利越高。(原則上還是要計算一下成本跟回報率,再投入,會比較保險) 既然AMD 3A平台如此強大,這次也來檢視一下有怎樣的優異表現。對應Ryzen系列,這次找來了Ryzen 7當中的1800X與1700X作為核心處理器,搭配X370、B350主機板(感謝MSI提供X370 Gaming Pro、B350 Gaming Pro Carbon),以及RX580/RX570顯示卡(感謝PowerColor提供Red Devil Golden Sample RX580、Red Devil RX570)來做測試,小配角則是AMD原廠Wraith Spire散熱風扇(有LED燈效),相信效能表現應該會十分優異。 這次AMD的Ryzen 7 1700,會附贈Wraith SPIRE (有RGB LED燈效)的散熱風扇;Ryzen 5 1600、Ryzen 5 1500X,都會附贈Wraith SPIRE (無RGB LED燈效)的散熱風扇;至於AMD Ryzen 5 1400以及即將上市之Ryzen 3 1300X,則附贈Wraith STEALTH (無RGB LED燈效)的散熱風扇。除此之外,AMD還有另外推出最高檔的Wraith MAX (有RGB LED燈效)散熱風扇。以下個別做介紹。 ● Wraith MAX: ● Wraith SPIRE (有RGB LED版本): ● Wraith SPIRE: ● Wraith STEALTH: 有了Ryzen 7,要玩遊戲、想要挖礦、想要高效能平台表現,通通沒問題,不只給你高效能、而且不用口袋深。接下來,我們就來仔細瞧瞧AMD 3A平台當中的AMD晶片組主機板―X370與B350,以及搭配的RX580、RX570顯示卡,當然,也將會透過實際測試,直接來搭配對應一下分別在不同規格上的表現是如何,也能夠看出強大的3A平台有怎樣的絕佳效能值得讚賞! 想要對應AMD 3A平台,除了AMD Ryzen系列處理器外,採用AMD 300系列的晶片組主機板當然也是另一個組成要件,對應高階3A平台,Ryzen 7系列鐵定是首選,晶片組的部分則可以選擇X370與B350,X370提供玩家高效能的頂級體驗,而B350則是讓Ryzen 7兼具效能C/P值,玩家可以依需求來做選擇。 這款由MSI微星科技推出的X370 GAMING PRO主機板當然是支援AM4腳位架構,可對應AMD Ryzen系列以及第7代A系列/Athlon處理器,整體的布局設計上,當然是採用AMD X370晶片組,提供有4組DDR4 DIMM、雙通道架構,單條插槽可支援16GB,最高可支援64GB記憶體總容量,由於內建了DDR4 Boost技術,頻率支援DDR4-1866/2133/2400/2667(OC)/2933(OC)/3200+(OC)MHz,讓玩家可以擁有極高的記憶體效能體驗。 擴充槽方面提供有2組PCIe 3.0 x16插槽(具備精良裝甲)、1組PCIe 2.0 x16與3組PCIe 2.0 x1插槽,可支援NVIDIA SLI與3-way AMD CrossFire技術,提供玩家多顯示卡的擴充性。板子上內建了6組的SATA3以及1組M.2連接埠(Turbo M.2、32Gb/s),除了可對應到最長22110版本外,並外加史詩護罩,提供更優質散熱效果。 至於音效部分則是onboard了Realtek ALC892這顆7.1聲道解碼晶片,搭配上高品質電容與獨家Audio Boost技術,提供了玩家極度擬真的立體環境音效,不僅音樂上的高音質享受,就連玩遊戲都能體驗身歷其境的音效感受。另外,網路控制晶片採用了Realtek 8111H,也提供玩家GigaLAN的規格。 看看背面的I/O埠,提供有PS/2鍵鼠連接埠、USB 2.0 x2、USB 3.1 Gen1 x4、USB 3.1 Gen2 x2(Type-A+C)、DVI、HDMI、GigaLAN以及鍍金6孔音源組。看到了背面I/O埠提供了一堆的USB插槽,其實這款主機板上面一共提供了多達16組的USB供玩家使用,分別由內建的ASMedia ASM2142、AMD X370、AMD CPU晶片組提供,畢竟目前一堆外設都是採用USB介面,提供玩家數量足夠多的高速USB肯定是爽度提升不少。 定位高階的X370 Gaming Pro在用料上採第四代軍規等級,並內建有EZ Debug LED除錯顯示燈,協助玩家快速找出問題根源,此外,內建有遊戲熱鍵,X-Boost,XSplit Gamecaster,幫助玩家在遊戲上享受遊戲加速的暢快感受。 電競風在這張板子上當然也沒缺席,提供玩家可以自訂RGB的個性化設計,想要展現炫麗的RGB燈光效果,透過下載Mystic Light sync(熒華之光)APP就能夠享受同步變化的LED視覺饗宴,而且還能控制其他品牌的RGB LED,例如CPU散熱器、鍵盤、滑鼠或系統風扇等。 對於想要享受AMD 3A平台的優異效能表現,但追求性價比的玩家來說,選擇AMD 300系列中的B350晶片組主機板是另一種選擇,搭配上Ryzen 7處理器,一樣提供玩家強大的遊戲平台架構,卻更具高C/P值效益。 MSI除了推出X370系列的主機板外,對應B350晶片組也是推出有多款版本供玩家選用。這款B350 GAMING PRO CARBON則算是B350的旗艦版本了,腳位上同樣也是支援AM4架構,可對應AMD Ryzen系列以及第7代A系列/Athlon處理器,主機板上設置了4組DDR4 DIMM、支援雙通道架構,單條插槽支援16GB,最高可支援64GB記憶體總容量,並支援DDR4 Boost技術,頻率支援DDR4-1866/2133/2400/2667(OC)/2933(OC)/3200+(OC)MHz。 擴充插槽的部分則是提供了1組PCIe 3.0 x16(具備精良裝甲)、1組PCIe 2.0 x16與3組PCIe 2.0 x1,相較於X370 GAMING PRO則是少了1組PCIe 3.0 x16,支援2-way AMD CrossFire技術。在儲存方面則是提供了4組SATA3(AMD B350提供2組、ASMedia ASM 1061提供2組),以及1組M.2插槽(支援史詩護罩)。 音效方面則是採用了Realtek ALC1220解碼晶片,支援7.1聲道高音質輸出與S/PDIF,並加入了Audio Boost 4技術,搭配高品質音頻電容與功率放大晶片,支援Nahimic2的第四代經典音效,不僅帶給玩家衝擊與具震撼力的音效環境,更提升了玩家在音效上的絕佳感受。網路控制晶片則是採用了Intel I211AT GigaLAN,能有效的優化線上遊戲和電子競技所需的Gaming LAN,最佳化解決網路延遲的問體,而且內建有15KV防突波保護,有效防止不穩定的電力影響系統的穩定度。 至於背面的I/O埠則是設置了PS/2鍵鼠連接埠、USB 2.0 x2、USB 3.1 Gen1 x4、USB 3.1 Gen2 x2(Type-A+C)、DVI、HDMI、GigaLAN以及5孔音源組及光纖,就玩家的使用角度來看是相當充足的,基本上這部分跟X370所提供的是一樣的數量,同樣是由ASMedia ASM2142、AMD X370、AMD CPU晶片組供應。 即便是採用B350晶片組,MSI在用料上仍舊是採用了具備Military Class 4軍規等級的高品質料件,零組件也全面採用日製高品質固態電容以及鍍黑膜電容,保障主機板的耐用度外,也提供了在超頻的穩定性上有更佳的表現。 Mystic Light Sync(熒華之光)這個獨特的自訂炫麗光線、打造個性化風格的特色在這片B350 Gaming Pro Carbon上當然也有內建,透過專屬APP就能夠享受同步變化的RGB LED炫光效果。當然,整體的質感配色採行Carbon風格,玩家一眼就能看出低調中訴求Carbon的高品質風範,想要擁有不凡的3A平台,那是一定不能錯過的。 AMD 3A平台當然還要有主攻顯示效能的高階顯示卡才算完整,以Ryzen 7定位來做對應的顯示卡當仁不讓的就是Radeon 500系列晶片組中的大哥RX580跟二哥RX570囉,咱們就先來看看RX580吧。 這次搭配的是PowerColor Red Devil Golden Sample RX580,彩盒上可是用了金色來標示,有別於先前Red Devil紅魔版的紅色,而且標上Golden Sample字眼,通常表示是有特別調校過的特別樣品,看來這款定位頂級的RX580不是個簡單的角色啊! 儘管打上金字標記,但本體還是RX580無誤,整體包裝除了有驅動光碟、使用手冊之外,還附有一張DEVIL使用者俱樂部的邀請卡片(上有邀請碼)。有別於小弟Red Devil RX570採用的三風扇設計,外觀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採用了2組大風扇,正面的Red Devil紅魔版圖示可是相當明顯,搭配頂上的Red Devil燈號,開機就能看到紅光的Logo極為醒目。 除了採用全新進化版Polaris架構Radeon RX580晶片、第三代FinFET 14nm製程技術,並將核心頻率提升到1425MHz(Boost),內建的記憶體採用的是SAMSUNG K4G80325FB-HC25顆粒,為256bit 1GB GDDR5,頻率8.0Gbps,PCB上一共設置了8顆顆粒,總容量為8GB。 輸出埠的部分則是配置了1組DL DVI-D、1組HDMI以及3組Display Port,最高可支援至4096x2160解析度。尾端12V輸入則是設計為6+8-pin配置、布局設計採6相供電,建議配備的電源供應器至少為600W以上為佳。 背面可以看到強化底板跟招牌的五芒星圖騰,上方還有LED Switch與BIOS OC/Silent選擇開關,玩家可依需求做調整;散熱部分則是透過貼合密實的鍍鎳底座與熱導管以及工序整齊的散熱鰭片來協助,透過正面的雙顆大風扇加持下,可以提供有效的散熱效果。 對於選擇Ryzen 7的玩家來說,3A平台搭配上,會偏向與X370主機板一起組建,三強聯手之下,可以產生更令人驚豔的絕佳效能,肯定是頂級玩家的遊戲首選。 除了大哥Radeon RX580之外,同樣身為高階版本的RX570也是3A平台的優等生,玩家不論選用X370或是B350主機板,都可以搭配RX570,不僅可以提供玩家優異的效能表現,在價格上也更具C/P值。 這款PowerColor Red Devil RX570核心當然是最新的第四代GCN 4架構的RX 500系列,內建2048個串流處理器、核心頻率為1320MHz(Boost),內建記憶體採用的一樣是256bit GDDR5,總容量為4GB、頻率為7.0Gbps。有別於RX580採用的雙顆大風扇設計,PCB尺寸略長的Red Devil RX570則是採用了三風扇的設計,配備最新型的專利第三代雙刀扇,搭配雙滾珠軸承與內建的4根高效鍍鎳導熱管(8mm x2+6mm x2)與扎實的散熱鰭片,可以將廢熱有效排除。 由於採用靜音風扇技術,可透過數位電壓控制機制,讓顯示卡在溫度低於60度C時,自動智慧關閉風扇,可以在中低負載的同時提供靜音的遊戲品質,同時降低功耗。背面也設置有1.5mm金屬背板以防板彎情況發生並提升散熱效果,頂部照舊設置有Red Devil圖騰Logo,整體的配色採紅黑搭配,相當具質感。 除了在前端有外設了BIOS Switch可切換OC/Silent模式外,在輸出埠的部分則是提供有1組DL DVI-D、1組HDMI以及3組Display Port,DVI解析度支援可達2560x1600、HDMI與Display Port則是可支援最高4096x2160的解析度。尾端12V輸入則設置了1組8-pin接頭,建議玩家採用450W以上的電源供應器來搭配。 對於玩家來說,以3A平台的定位下,Ryzen 7+B350 MB+RX570算的上是超值組合,一來確保了CPU的高效能表現,搭配上超值的B350主機板,已經足以提供玩家絕大部分需求,再採用效能出眾但性價比高的RX570顯示卡,直接打造出符合最佳效益比的AMD 3A平台架構,絕對是玩家打Game玩遊戲的絕佳幫手。 (1) X370 + 1800X + RX580平台: 主機板:MSI X370 Gaming Pro 顯示卡:PowerColor Red Devil Golden Sample Radeon RX 580 8GB 處理器:AMD Ryzen 7 1800X 3.6GHz (Boost: 4.0GHz) 記憶體:Kingston HX430C15PBK4/16 DDR4-3000 @ 2400 16GB SSD:OCZ Trion 150 1TB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latinum 1050 (SS-1050XP)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2) B350 + 1700X + RX570平台: 主機板:MSI B350 Gaming Pro Carbon 顯示卡: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4GB 處理器:AMD Ryzen 7 1700X 3.4GHz (Boost: 3.8GHz) 記憶體:Kingston HX430C15PBK4/16 DDR4-3000 @ 2400 16GB SSD:OCZ Trion 150 1TB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latinum 1050 (SS-1050XP)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表1 元件與綜合效能評測數據 ▼表2 遊戲相關評測數據 從測試成績可看出,3A平台中,搭載X370或B350晶片組的主機板,在效能上相差不會太多。從一些較著重CPU效能測試的成績中,可以看出。至於3D與VR遊戲方面,由於RX580的繪圖效能比RX570更好,因此在許多遊戲方面的表現,都有不錯的成績。4K解析度之下,都有超過30FPS的流暢度。整體來說,組裝一台3A平台的電競主機,不需要花那麼多錢,就能擁有不錯的效能,可以玩主流遊戲,又能挖礦!對玩家來說,真是不錯的投資。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AMD的3A平台,包含處理器、晶片組、顯示卡等產品。在處理器方面我們選擇Ryzen 7 1700X做這次的測試主角,在晶片組方面,我們選擇了MSI的X370 Gaming Pro主機板與MSI的B350 Gaming Pro Carbon主機板,至於顯示卡方面,我們則選擇了PowerColor Red Devil Golden Sample Radeon RX 580 8GB與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4GB顯示卡。以這樣的組合,分別測試了兩種數據,都有不錯的成績。 因此我們看到AMD在高階產品的研發上,的確下了不少功夫,讓電腦效能提升到主流水準,甚至凌駕過競爭對手的表現,此外,高效能並不表示一定要最貴,AMD的旗艦產品,讓玩家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以組裝出更棒效能的電腦產品,享受絕佳的電競主機新體驗。 整體來說,AMD的3A平台,可說是玩家們選購高C/P值電競產品的絕佳武器!
-
Moto Z2 Play全新登場、多款模組搭配讓手機應用更加寬廣,新品發表會現場直擊
在眾家旗艦機紛紛出爐的季節,Motorola也推出自家旗艦新機Z2 Play,Z2 Play有「月牙灰」以及「璀璨金」兩色可供選擇,將於八月中旬在台灣全通路正式上市。台灣消費者只要於Moto Z2 Play預購期間7月26日至7月31日搶先預購新機,就能夠獲得超值贈禮。 Motorola於25日的台北松山菸廠一號倉庫,為即將登場的全新Motorola Z系列召開新品發表會,此次發表的重點正是Motorola的旗艦機種Z2 Play,不僅手機更加輕薄,其中眾所矚目的Moto Mods模組,也新增了TurboPower的強化行動充電模組和全新的Gamepad Mods。 整體而言,Z2 Play承襲了上一代優越的客製化系統,同時也提供消費者更多選項,更輕薄的機身與多樣的模組,象徵Motorola對打入高端智慧型手機的企圖心,而他們也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 Z2 Play詳細規格 ▼ Z2 Play未來規畫推出的系列模組
-
ITE2 NHMB-Q170-AA玩家級NAS主機板,DIY NAS自由組裝優質選擇!
市面上的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儲存設備)產品選擇很多,然大多數產品都是以硬碟的Bay(槽)數來區分產品,搭配其內建的NAS作業系統與軟體來銷售。玩家只要買這類NAS產品,另購NAS等級硬碟來使用即可。然而其實還有不少玩家認為這類NAS產品的擴充度容易被受限,寧可用自己組NAS的方式,來組裝具有擴充能力,未來若要增加硬碟也不用擔心的「NAS電腦」,來讓自己的個人雲或企業雲更有彈性的資料儲存應用空間。 詮力科技(ITE2)於2016年資訊月展出一系列全新的NAS產品,包含全新的Windows 10 NAS產品,如NE-401、SO-601等,並有業界第一款DIY NAS首選主機板,型號為NHMB-Q170-AA。這款主機板,是業界第一張專為電腦組裝玩家所設計NAS專用主機板,也是上述個NAS產品內部的御用主機板,可以獨立運作,亦可搭配上述的NAS成品來使用!這次詮力(ITE2)打破NAS的傳統玩法,讓玩家可以選擇完整的NAS產品,亦可選擇可獨立DIY的NAS主機板,賦予玩家彈性的選購方案。 ITE2 NHMB-Q170-AA主機板,為mini-ITX規格,採用的Intel Q170晶片組,符合工規等級的24/7環境,並已通過Microsoft微軟硬體認證(WHQL),能完美相容於Windows 10,安裝完成即可使用,讓玩家或公司行號能夠自組出具有彈性擴充功能的NAS系統。 ITE2 NHMB-Q170-AA的外盒包裝採用極簡設計,包裝內隨附主機板、SATA線x2、擋板、手冊。主機板可支援Intel LGA 1151的第六代(Skylake) Core i7/i5/i3及Pentium處理器(65W TDP以下),搭配2組SO-DIMM插槽,最高可支援到DDR4-2133 32GB。在擴充埠方面,提供6組SATA埠,可連接高達6組裝置,搭配主機板的硬體RAID支援,可設定各種RAID組合,另提供一組M.2 Type E 2230插槽,方便用戶安裝無線網卡以升級成無線NAS。 在I/O連接埠方面,內建2組Intel GbE網路(219LM for vPro與211AT)、4組USB 3.0,以及2組HDMI輸出埠,並具備Realtek ALC887音效晶片與音效輸出入孔,可直接變成專屬影音中心。更具備WatchDog Timer機制與內建TPM,以防止系統當機與提升資料安全等特色。供電方面僅須一般ATX電源即可,並可在0~60°C環境下運作。 在安裝方面,支援Windows 7/8.1/10與Linux,可安裝Windows Home Server (WHS)、Windows Storage Server (WSS)或是FreeNAS、NAS4Free等儲存作業系統,讓NAS玩家從硬體到軟體,都能自由選用,打造出屬於自己個人風格的NAS系統。 品牌:詮力 ITE2 產品名稱:NHMB-Q170-AA 處理器腳位:Intel LGA 1151 (支援Skylake處理器) 晶片組:Intel Q170 記憶體插槽:2 x DDR4 2133 SO-DIMM 擴充槽:1組PCIe 3.0 x8、1組M.2 2230 Type E 儲存埠:6組SATA 6Gb/s 網路埠:1GbE LAN埠 x2 USB埠:USB 3.0 x4、USB 2.0x2 顯示埠:HDMI x2 尺寸:mini-ITX (17 x 17cm) 官方保固:2年保固 打造DIY NAS很難嗎?有組裝經驗的玩家,硬體組裝上面,Mini-ITX主機板的安裝,處理器、散熱器、記憶體與電源供應器的安裝,再搭配硬碟機,安裝Windows或NAS4Free、FreeNAS等NAS作業系統,操作與設定方面,可以說已經相當成熟,並沒有什麼困難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市場上也已經推出了許多NAS專用機殼。這些NAS專用機殼,採用的都是高質感設計,組裝起來完全都不輸品牌NAS。無論是在外觀質感,或者是散熱設計方面,都相當用心。甚至,還加入了3.5吋硬碟熱插拔設計,讓DIY NAS更加便利。 然而,搭配一張專屬的NAS主機板,可以說讓DIY NAS變得更加容易。玩家可以自由選擇各種配件,DIY NAS自由組裝一點都不難! 高質感NAS專用機殼,聯力LIAN LI PC-Q25與PC-Q26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隨著詮力ITE2 NHMB-Q170-AA玩家級NAS主機板問世,玩家可以自己挑選處理器,安裝足夠的記憶體,搭配所需要的硬碟機,再購買一般電腦機殼,或者NAS專屬機殼,就能自己打造NAS,搭配Windows或NAS4Free、FreeNAS等NAS作業系統,自組適合玩家、公司使用NAS,或客製化的商用NAS系統,以提供彈性與可延展性的資料儲存需求。 整體來說,詮力推出DIY NAS主機板,NAS自由組裝不是夢。 廠商名稱:ITE2 - 詮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788-0855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6,690元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企業級網路設備 - Enterprise Network -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更多的【PCDIY! 家用網路設備 - Home Network - 路由器 / 電競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網路卡 / 網路攝影機】: →更多的【PCDIY! 智慧家庭 SmartHome / 智慧辦公室 SmartOffice / 智慧攝影機 Smart Camera / 智慧門鎖 Smart Door Lock / 智慧門鈴 Smart Doorbell】: →更多的【PCDIY! Network Hardware / 網通設備 / 弱電工具 / 機櫃產品 / 機房世界】: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IT資訊新聞】:
-
「美光 Crucial MX300 750GB」實測開箱,3D NAND固態硬碟全面來襲!
SSD價格戰持續進行,為了推出更價廉物美,但又能獲利的產品,因此,最近,許多固態硬碟廠商,今年所推出的新SSD產品,全面都採用了TLC Flash,全面推出TLC SSD。除此之外,NAND Flash的製程技術也不斷進化,除了SLC Flash、MLC Flash與TLC Flash的演進,各大快閃記憶體業者,也推出了3D NAND,採用3D製程,分成MLC Flash與TLC Flash版本,可以不斷堆疊,打造出更大容量與更快速的快閃記憶體。相較於原本的2D製程,可以擁有更高密度的單位儲存容量,因此未來將可望擁有更低的單位生產成本。但目前此技術還未普及,因此不一定會很快就反應在SSD價格上。這次所要實測開箱的,則是每光Crucial MX300 750GB SSD,採用了美光3D NAND型TLC Flash,是款TLC SSD固態硬碟。 Crucial MX300 SSD官方介紹影片 針對大容量使用者需求,美光推出最新的Crucial MX300 SSD,採用了3D NAND型TLC Flash,本身是顆TLC SSD,提供275GB、525GB、750GB、1TB(1050GB)與2TB(2050GB)的選擇! 這次,我們要實測開箱的,則是美光Crucial MX300 750GB SSD,容量:750GB,型號:CT750MX300SSD1,配件有附贈一個7mm轉9.5mm的加厚支架,以及Acronis True Image HD序號,方便使用者備份與還原硬碟資料。從推出容量版本,可以看出,廠商主要想搶攻的是大容量市場。至於耐用度部分,750GB版本,總寫入量可達到220TB,MTTF為150萬小時。未來如果能推出其他容量與更優惠價格,才能更有競爭力。 固態硬碟業者:美光 Crucial 固態硬碟種類:消費級SSD 固態硬碟機種:MX300 固態硬碟類型:3D NAND型TLC SSD 固態硬碟介面:2.5吋SATA 6Gb/s版本與M.2 2280的SATA 6Gb/s版本 固態硬碟容量:275GB、525GB、750GB、1TB(1050GB)與2TB(2050GB) 固態硬碟控制器:Marvell 88SS1074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Micron 3D NAND型TLC Flash 固態硬碟保固期:3 年保固 275GB→ 讀取速度:530MB/Sec,寫入速度:500MB/Sec 525GB→ 讀取速度:530MB/Sec,寫入速度:510MB/Sec 750GB→ 讀取速度:530MB/Sec,寫入速度:510MB/Sec 1TB(1050GB)→ 讀取速度:530MB/Sec,寫入速度:510MB/Sec 2TB(2050GB)→ 讀取速度:530MB/Sec,寫入速度:510MB/Sec ※2.5吋SATA 6Gb/s版本與M.2 2280的SATA 6Gb/s版本,同容量版本速度相同! 275GB→ TBW:80TB,DWPD:○ 525GB→ TBW:160TB,DWPD:○ 750GB→ TBW:220TB,DWPD:○ 1TB(1050GB)→ TBW:360TB,DWPD:○ 2TB(2050GB)→ TBW:400TB,DWPD:○ ※備註:○表示官方無標示資料 Crucial MX300 SSD,分成2.5吋SATA 6Gb/s版本,以及M.2 2280的SATA 6Gb/s版本。 美光Crucial MX300 750GB SSD,使用了美光3D NAND型TLC Flash,是款TLC SSD固態硬碟。控制器使用Marvell 88SS1074,快閃記憶體使用Micron 6FB22 NW852。 這邊使用3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Crucial_CT750MX300SSD1 750.1 GB。韌體版本為MOCR011,介面為SATA 6Gb/s,支援S.M.A.R.T、APM、NCQ、TRIM、DevSleep,也有提供對SSD累計寫入,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等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韌體為M0CR011,偵測出來的容量為715274MB,可用容量為715085MB。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格式化後的空間為698.63GB。 這邊使用以下幾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來測試這款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處理器:Intel Core i7-6700K @ 4.0 GHz/4.2GHz (Turbo) 主機板:GIGABYTE Z170X-GAMING7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2133 @ 2133 4GB × 4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1080顯示卡 SSD:OCZ Vector 150 240GB(系統)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x64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27.7MB/Sec,寫入速度:507.5MB/Sec。測試結果顯示,雖然是TLC SSD,但讀寫效能表現都相當不錯。 改用HD Tune測試就清楚看出TLC SSD普遍的寫入降速現象,雖然讀取速度相當平穩,都維持在475.8MB/s~486.5MB/s之間,但寫入速度就明顯有降速現象。透過美光的Dynamic Write Acceleration技術,可讓TLC模擬為SLC來提升寫入速度。從測試曲線可以看出,在0~225GB之間的區間都能達到寫入速度480MB/s左右,大於225GB之後,才降為275MB/s。不過,相較於市面上其他TLC SSD,這樣的表現也已經相當優異。 AJA System Test的話,從測試結果可以明顯看出,這個測試太過輕量級,因此數據沒有其他軟體高。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4451.68,效能表現非常不錯。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總分達到了1107分。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25.796MB/Sec,寫入速度:499.225MB/Sec。 針對SSD,美光也提供了Crucial Storage Executive工具程式,可以監控SSD狀態,更新韌體,還能啟用Momentum Cache記憶體快取功能,提升整體效能。 Crucial MX300 SSD,提供275GB、525GB、750GB、1TB(1050GB)與2TB(2050GB)的選擇! 目前,台北光華商場,已經正式開賣,275GB報價:2,730元,525GB報價:4,350元,1050GB報價:8,800元,2050GB報價:18,300元。 這次,實測開箱了Crucial MX300 750GB SSD,對於其高效能,大容量,以及物超所值,印象非常深刻。隨著科技日新月異,3D NAND型MLC Flash與TLC Flash推陳出新,帶來了更超值的價格,與超大容量的可能。一場新的3D NAND SSD大戰,正準備開打。 可以預期的,SSD改朝換代,價格將越來越便宜,容量也將越來越大。接下來,就是3D NAND固態硬碟全面來襲! 廠商名稱:Micron Technology, Inc. - 美光亞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電話:02-2757-6622 廠商網址: 代理商名稱:Genuine - 捷元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795-6677 代理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ROCCAT SOVA電競膝上板實測開箱,客廳打怪練功最佳利器!
ROCCAT SOVA電競膝上板,最早出現於2014年的E3會場,當時讓許多玩家眼睛為之一亮,想著終於可以實現在客廳舒服玩PC Game的願望!卻一直等到現在,正式量產版本才終於推出。市售版本,共可分為「薄膜鍵盤標準版」ROCCAT SOVA電競膝上板(薄膜式),以及「機械鍵盤加強版」ROCCAT SOVA MK電競膝上板(機械式)。而實際試用過後更讓我們相信,等待是值得的。 ROCCAT Sova Gaming Board,中文產品名稱翻譯為ROCCAT SOVA電競膝上板,型號:ROC-16-181-BN-AM,主要是背設計用於沙發上遊戲的操控。當然,也可以用於桌上型電腦,使用起來也相當舒適。 ROCCAT SOVA電競膝上板的話,共分成SOVA和SOVA MK兩種版本,最大的差異在於,MK版搭載的是TTC機械式鍵盤軸,且可自定義每顆按鍵藍光,對於已經習慣機械鍵盤的玩家來說,MK版能提供更好的敲擊手感。SOVA的外型相當美觀是以60%的鍵盤(74顆按鍵),加上手置板和27.5x24公分的滑鼠墊所組成,薄膜板鍵盤雖然沒辦法提供如機械式鍵盤那樣的明快手感,相對而言操作起來安靜,較短的軸距能更快地觸發;當然也支援Easy-Shift[+]技術、28鍵EasyZone、N-key rollover全鍵輸出以及6段藍光模式調整。 大面積的手置板賦予了手腕相當好的支撐力,滑鼠墊材質也相當滑順,滑鼠可快速在上面移動,唯一小缺點就是會有摩擦聲;同時,包裝內還附上了滑鼠線夾,直接扣在鍵盤前端即可使用。鍵盤背面配置了4塊長條型人體工學柔軟膝墊,讓大腿能舒適的放在沙發上,取代桌子使用。 卸下下方左右2個軟墊後,食指輕輕往溝槽裡一推,便可將磁吸式固定的手腕墊、滑鼠墊卸下,一來方便清潔、二來當ROCCAT推出其他3D材質、顏色的手置板、滑鼠墊和膝墊時,玩家便能快速的更換。SOVA的訊號線長4公尺,所以就算客廳再大也無需擔心,且訊號線前端配置了2組USB 2.0擴充埠,方便玩家安裝滑鼠、耳機或是替手機充電。 ROCCAT SOVA電競膝上板的話,真的非常夯!美國這邊的話,newegg網路購物報價,ROCCAT SOVA MK電競膝上板套件:「ROCCAT ROC-16-181-BN-AM SOVA Mechanical Gaming Lapboard + Free KOVA Mouse Black報價:美金199.99元(折合台幣:6280元)」 台灣這邊,最新價格也已經出爐!台北光華商場,ROCCAT SOVA電競膝上板,報價:4,990元,ROCCAT SOVA MK電競膝上板,報價:6,490元。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ROCCAT SOVA電競膝上板,發覺這款電競鍵盤真的舒適好用,比預期還要好操控。 整體來說,這真的是客廳打怪練功最佳利器! 廠商名稱:ROCCAT STUDIOS 廠商網址: 代理商名稱:捷致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8226-2666 →更多的【PCDIY!電競部品】: →更多的【PCDIY!電競椅】: →更多的【PCDIY!直播】: →更多的【PCDIY!電腦周邊】:
-
「光寶 LITEON MU3 ROCK SSD 240GB」實測開箱,eMLC NAND Flash固態硬碟機優質精品!
隨著SSD持續改朝換代,在效能、容量與價格,皆更有競爭力,消費者與企業用戶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也正因為SSD物美價廉,速度又快,整個市佔率持續翻升,傳統HDD則節節敗退,剩下大容量硬碟市場,仍佔有性價比優勢。原先,SSD主力用的儲存元件,為傳統2D型SLC Flash、MLC Flash與TLC Flash,隨著科技的進步,快閃記憶體的發展,2D NAND的Flash時代已經過去,終於進入了所謂的V-NAND的Flash,也就是3D NAND的Flash新時代。同時,也有分成3D NAND型MLC Flash,以及3D NAND型TLC Flash。快閃記憶體,從SLC Flash轉MLC Flash,從MLC Flash轉TLC Flash,從2D NAND轉3D NAND快閃記憶體,礙於科技轉換、製程演進與成本考量,這已經是大勢所趨。 雖然品牌固態硬碟機業者,市場上供應的態勢,已經是全面轉向TLC SSD,不過市場上的真正需求,仍偏好於MLC SSD。正因為市場上仍有需求,也讓品牌固態硬碟機業者,積極掌握最後的MLC Flash庫存,持續銷售MLC SSD。由於NAND Flash已經是寡佔市場,供應業者只有SAMSUNG、SK Hynix、Intel、Micron、TOSHIBA與SanDisk(已被WD併購)。TOSHIBA這邊,剛好因為投資美國西屋核電事業鉅額虧損,導致要賣掉金雞母東芝半導體。就在這時候,市場上出現了一批便宜的MLC Flash,還是超耐寫的企業級TOSHIBA eMLC NAND Flash,P/E Cycle高達10,000次。這種eMLC SSD超耐寫固態硬碟再度銷售,而且是便宜價格出售,不但讓玩家圈震撼,也讓固態硬碟市場再掀風雲。這次,要實測開箱的,就是採用了這種高檔用料的LITEON MU3 ROCK SSD 240GB,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它神祕的面紗! 若要說到來自台灣,最堅強的固態硬碟品牌,那絕對就是光寶集團旗下的建興(LITEON)與浦科特(PLEXTOR)了!這也是我們台灣的驕傲,SSD世界的台灣之光。建興(LITEON)與浦科特(PLEXTOR)品牌固態硬碟,目前在台灣市場,以及全球市場,都有在做銷售,依照不同的機種與容量,針對不同的消費族群,也有不一樣的市場策略,雖然有重疊競爭的區域,不過也互補了不同市場區隔,滿足一般消費者,玩家市場的需求,與企業級市場,供應全方位各種不同需求的固態硬碟機。 光寶集團旗下的建興(LITEON)與浦科特(PLEXTOR),一直跟東芝半導體關係密切,過去到現在,不少固態硬碟機,全都是採用TOSHIBA解決方案。這次引進了超耐寫的企業級TOSHIBA eMLC NAND Flash,P/E Cycle高達10,000次,針對台灣市場推出LITEON MU3 ROCK SSD,在中國市場的海外市場,推出海外版LITEON 睿速T9系列SSD(這款,還被中國玩家稱為「最後的MLC良心盤」),兩者從電路板外觀與用料來看,是一模一樣的產品,屬於高階MLC SSD。 由於,這兩款SSD,採用了eMLC NAND Flash,是真正超耐寫固態硬碟機,也讓全球玩家趨之若鶩,造成了市場上熱銷的盛況。台灣板LITEON MU3 ROCK SSD與海外版LITEON 睿速T9系列SSD,這一波超耐寫eMLC SSD旋風,這一場戰役可以說打得漂亮! LITEON MU系列固態硬碟,目前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第一代LITEON MU SSD,為MLC SSD,有120GB、240GB版本。第二代LITEON MU2 SSD,為TLC SSD,有120GB、240GB、480GB與960GB版本。第三代LITEON MU3 SSD系列,目前推出三種版本。 基本款LITEON MU3 SSD,為TLC SSD,有120GB、240GB、480GB與960GB版本。進階款LITEON MU3 ROCK SSD,為MLC SSD,P/E Cycle高達10,000次,有120GB與240GB版本。還有一個新款LITEON MU3 PH5 SSD,也即將推出,為3D NAND型MLC SSD,P/E Cycle高達10,000次,有120GB、240GB、480GB與960GB版本。 建興這次推出的LITEON MU3 ROCK SSD機種,為標準2.5吋SATA 6Gb/s規格,全部都是採用Marvell美系控制器(台灣中文公司名稱:美滿電子科技,中國中文公司名稱:邁威爾科技,英文公司名稱:Marvell Technology)的解決方案,控制器用的是Marvell 88SS9187-BLD2,快閃記憶體則是使用了TOSHIBA 19nm eMLC Flash,是款標準型MLC SSD。這一款的特色,為採用P/E Cycle高達10,000次的企業級eMLC NAND Flash,也因而實現了超耐寫固態硬碟機的目標! 固態硬碟業者:建興 LITEON 固態硬碟種類:消費級SSD 固態硬碟機種:MU3 ROCK 固態硬碟類型:MLC SSD 固態硬碟介面:2.5吋SATA 6Gb/s版本 固態硬碟容量:120GB,240GB 固態硬碟控制器:Marvell 88SS9187-BLD2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TOSHIBA 19nm eMLC Flash 固態硬碟保固期:3 年保固 120GB→ 讀取速度:430MB/Sec,寫入速度:130MB/Sec 240GB→ 讀取速度:540MB/Sec,寫入速度:310MB/Sec 120GB→ TBW:○,DWPD:○ 240GB→ TBW:○,DWPD:○ ※備註:○表示官方無標示資料 LITEON MU3 ROCK SSD的話,建興在官方硬體規格說明上面,120GB版本,讀取速度:430MB/Sec,寫入速度:130MB/Sec,240GB版本,讀取速度:540MB/Sec,寫入速度:310MB/Sec,沒有更大容量版本。根據Marvell的官方資料,這顆Marvell 88SS9187-BLD2控制器,為8通道設計,採用Marvell 88FR102 V5雙核心處理器,本身為一款歷史悠久的固態硬碟控制器,韌體發展也相當成熟,穩定度算是相當可靠。 這次,我們實測的,是LITEON MU3 ROCK SSD 240GB。我們使用了Windows 10 Pro x64中文版作業系統,接著進行「SSD規格檢測」,並進行「SSD效能測試」。 得到了相當完整的測試數據,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這邊使用3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LITEON ECE-240NAS 240.0GB。韌體版本為PCM0301,傳輸模式SATA/600,提供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也有提供,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也有提供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格式化之後有240.1GB。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顯示韌體為PCM0301。 這邊使用8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ATTO Disk Benchmark與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22.1MB/Sec,寫入速度:419.4MB/Sec,整體效能表現不錯。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520.4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392.0MB/Sec。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2,709.75。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478.04MB/Sec,寫入速度:399.63MB/Sec,總分達到了912分。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整個讀寫曲線變化表現正常!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516.222MB/Sec,寫入速度為420.368MB/Sec。 在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效能測試裡面,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5212分,Raw 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4719分。 目前,LITEON MU3 SSD機種,包括LITEON MU3 SSD(TLC SSD)與LITEON MU3 ROCK SSD(eMLC SSD)系列,台北光華商場已經鋪貨。LITEON MU3 ROCK SSD(eMLC SSD)的話,120GB報價:1,690元,240GB報價:2,750元。 值得注意的,LITEON MU3 SSD(TLC SSD)與LITEON MU3 ROCK SSD(eMLC SSD)系列,由於名字非常接近,採購上要小心不要買錯。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LITEON MU3 ROCK SSD 240GB,體驗了這款採用了企業級eMLC NAND Flash,P/E Cycle高達10,000次的超耐寫固態硬碟,發現它的讀寫效能還不錯,而且價格很漂亮。加上使用可靠度高的美系控制器,以及正宗我們台灣品牌固態硬碟,而建興是台灣固態硬碟的驕傲,玩家可要多多支持台灣品牌與產品呀!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eMLC NAND Flash固態硬碟機優質精品,值得玩家選購固態硬碟作為參考! 廠商名稱:LITEON - 建興 -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代理商名稱:Genuine - 捷元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795-6677 代理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ASUS ROG MAXIMUS IX APEX實測開箱,史上最強極限超頻Z270主機板
超頻有時候除了要有好的處理器、記憶體,以及超乎常人的毅力之外,主機板可說是扮演了關鍵角色。因為,有了一塊好的主機板,透過其內建的各種獨家超頻秘方,就可以幫助極限超頻玩家在進行各種超頻活動或比賽時,透過各項超頻常見的技巧,來提升系統的執行時脈與穩定性,讓超頻玩家們得以打破世界紀錄,留名青史。 華碩(ASUS)的ROG (玩家共和國)系列產品,主打頂級玩家與超頻玩家市場。在Z270晶片組所規劃之ROG MAXIMUS IX系列中,一共推出了APEX (極限超頻)、FORMULA(預裝I/O擋板/水冷/插槽護盾)、CODE (插槽護盾)、HERO(入門款)等電競主機板。 以這次介紹之華碩ROG系列之MAXIMUS IX APEX主機板,就是針對極限超頻玩家、電競玩家所設計的絕佳Intel Z270主機板,不僅具備華碩獨家的各種超強效能基因,當然也具備酷炫的燈效設計與擴充能力,同時也具備插槽強化設計,以及天籟級的音效輸入與輸出,賦予玩家們最穩定、最高效、最好超頻的使用體驗,以幫助玩家在進行極限超頻時,或是拿來玩遊戲時,都能發揮最佳的整體表現,幫助玩家們打破超頻的世界紀錄,或是贏得遊戲最終勝利!再加上華碩ROG主機板的保固都是5年 (2017/6/30前到華碩官網登錄註冊,即可升級5年),讓玩家買到這款超棒的產品之後,亦可享有高階的售後服務。 這張MAXIMUS IX APEX,主打超頻玩家的終極秘密武器,採用Intel Z270晶片組,介面槽方面提供了4組PCIe x16、2組PCIe x1插槽,因此可以做到4-way SLI或CrossFireX,滿足專業電競玩家的多顯示卡運作需求。 ROG MAXIMUS IX APEX主機板,採用EATX規格設計,比一般ATX主機板稍微大一點。主機板採獨特的X形設計,四邊都有凹處,讓玩家方便拿取。在儲存插槽有4組SATA 6Gbps,以及由DIMM.2子卡上提供的2組M.2插槽(支援11公分長的SSD)。在I/O周邊插孔方面,提供USB 3.1 x2(Type A與C)、USB 3.0 x6、乙太網路(Intel I219V),內建LanGuard可提升傳輸量,並具備突破保護機制。此外,並配置PS/2埠x2,給傳統鍵盤與滑鼠使用,除了方便安裝Windows 7,亦有利於極限超頻使用場合。 在燈效方面,提供5區獨立運作的RGB燈效,包含底部周圍,南橋晶片,PCIe x16插槽中間、CPU插槽旁的3D銘版、周邊I/O的散熱片處,以及DIMM.2子卡等等皆可分別定義,讓夜間看起來特別耀眼!主機板提供2組擴充燈條接頭,並支援Aura Sync同步燈效,以幫助Intel平台的遊戲玩家,組裝出超Bling Bling的電競神機。 與眾不同的是,APEX具備業界No.1的超頻基因,像是採2組DIMM設計,比4條插滿時更容易超頻上去。此外華碩提供的超頻特色滿漢大餐,也非常豐富。包括Q-Code/多色Q-LED(除錯用)、LN2(液態氮)模式、冷凝檢測燈(提供CPU/DRAM/PCIe周圍冷凝警示)、慢速模式開關(CPU固定8x)、暫停開關(方便中途超頻調校)、RSVD開關(解決-120°C下的CBB冷開機臭蟲問題)、PCIe開關(可關閉PCIe x16插槽)、DRAM跳線(關閉DDR4插槽)、重試按鈕(重新硬開機)、安全開機按鈕(進入安全模式)、MemOK!鈕(記憶體相容解決用)、ProbeIt檢測點(方便用電錶量測)、雙BIOS切換(切換兩版本BIOS)等極限超頻必備的功能與秘方,幫助極限超頻玩家輕鬆打破世界紀錄。 事實上,這張主機板已幫助超頻玩家贏得8次世界紀錄,超頻成績達到7.363GHz!是極限超頻玩家必備武器! 華碩BIOS介面同樣提供EZ Mode與Advanced Mode,方便初學者與進階玩家來做各式設定,並可啟用Intel XMP模式,讓記憶體效能發揮至極致。此外,BIOS可檢視目前CPU、主機板溫度、風扇轉速,設定開機硬碟等。其 OC Profiles可記錄多種超頻參數,調好後即可一鍵超頻。 在Windows平台方面,可安裝ASUS提供的AI Suite 3工具程式集,包含了多種玩家必備工具,例如Game First IV可設定遊戲封包優先傳送,玩遊戲不Lag,Sonic Radar III可將聲音視覺化,敵人腳步聲「看」得到。此外還附贈多種玩家軟體,像是RamCache II可加快遊戲載入速度,CloneDrive可以幫助移轉HDD至SSD。讓玩家可透過軟硬兼施來發揮出主機板的極限效能與最佳應用。 在效能測試方面,以Intel Core i7-7700K CPU、Corsair Vengeance LPX CMK16GX4M2B3000C15 8GBx2 Kit (16GB)、OCZ Trion 150 960GB SSD等測試配備,顯示卡則使用NVIDIA GeForce GTX 1080來測試3D效能。作業系統則是Windows 10 x64專業版,來測試ROG MAXIMUS IX APEX的效能表現。可說是極為優異,完整發揮出Intel第七代Core (Kaby Lake)處理器的最佳效能。至於超頻能力方面,透過安裝散熱效能較強的散熱器,透過BIOS的設定,隨便超都可以超到4.8GHz,甚至5GHz,可說是超頻玩家們的最佳超頻平台。 ▼華碩ROG MAXIMUS IX APEX主機板規格表: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ASUS ROG MAXIMUS IX APEX主機板,對於其獨特超頻設計,以及極限超頻架構印象深刻。 整體來說,這是一張史上最強極限超頻Z270主機板。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CPU】: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超頻風潮又來了!Intel Kaby Lake處理器上市之後,沒鎖倍頻的「Core i7-7700K、Core i5-7600K、Core i3-7350K」,再次引爆「超頻上5GHz」話題!體質好的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K系列處理器版本,搭配強力空冷散熱器,電壓加壓,倍頻跑50x、51x、52x,輕輕鬆鬆就能跑5.0~5.2GHz。然而,就在AMD Ryzen處理器上市之後,全新的Ryzen 7家族,提供了強大的性能,以及具備了超頻能力,沒鎖倍頻的「Ryzen 7 1700、1700X與1800X」,同樣引爆「超頻上4GHz」話題!體質好的AMD Ryzen 7家族處理器,搭配強力空冷散熱器,電壓加壓1.45~1.50V,倍頻跑40x、41x、42x,輕輕鬆鬆就能跑4.0~4.2GHz。 然而,要搭配什麼電競級散熱器,才是超頻神兵利器呢? MSI GAMING電競形象深植人心,GAMING主機板、顯示卡已經是不少遊戲玩家的採購首選,但除了這些關鍵零組件外,MSI也有推出電競鍵盤、滑鼠等電競周邊。這次,則推出了最新電競風格的「MSI CORE FROZR L CPU 散熱器」。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的話,可以幫助沒鎖倍頻的「Ryzen 7 1700、1700X與1800X」處理器「渦輪加速」,衝上「4.0~4.2GHz」,對於超頻,可以說是神兵利器的CPU超頻神器。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的話,也可以幫助沒鎖倍頻的「Core i7-7700K、Core i5-7600K、Core i3-7350K」處理器「上太空」,衝上「5.0~5.2GHz」。 接著,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最新上市的「MSI CORE FROZR L CPU電競級CPU散熱器」吧! 這可是一款,同時支援Intel與AMD主流處理器的玩家級散熱器, Intel平台的話,支援主流LGA1151、LGA2011-3腳位處理器,AMD平台的話,支援主流AM3+、FM2、AM4腳位處理器,都能對應支援。更強的,就連最新AMD Ryzen也沒問題,AM4腳位處理器已經能支援,可以帶你超頻飆上極速,讓CPU空冷超頻衝上極限。 針對Intel與AMD處理器,這款散熱提供了兩款底板,安裝前請先翻閱說明書,才能快速完成安裝。實際安裝步驟並不困難,最花時間的反而是找出正確的螺絲。雖然微星這款散熱器已經貼心地將螺絲都一一整齊放置在配件盒,但卻沒有標示出能與說明書對應的標示代號,所以還是得花時間一一比對,有點美中不足,如果日後能增加標示,就會更方便用戶安裝。這次安裝使用的是Intel Z170主機板+Intel Core i7-6700K處理器,也就是LGA1151平台。 為了瞭解這款散熱器的效能,我們使用了Intel原廠風扇當作對照組,並使用AIDA64進行穩定性測試,針對CPU進行燒機,測試燒機30分鐘之後,CPU溫度的變化。 處理器:Intel Core i7-6700K @ 4.0 GHz/4.2GHz (Turbo) 主機板:GIGABYTE Z170X-GAMING7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2133 @ 2133 4GB × 4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 SSD:OCZ Trion 150 1TB(系統)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x64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的話,台北光華商場已經開始販售。店家報價的話,AUTOBUY歆宇報價:1,890元,原價屋報價:1,890元。 原廠風扇雖然是隨CPU免費附贈,但僅能提供基本的散熱效能,如果機殼內的對流與散熱沒做好,仍然可能會過熱而造成當機。如果想要讓CPU更低溫,就得要選購一顆散熱效果強的CPU散熱器。以MSI CORE FROZR L CPU 散熱器的散熱效能來說,表現相當優異,實際測試時,風扇轉速也只有不到1500轉,因此運轉時也沒有甚麼噪音。但比較要注意的就是,這款散熱器的體積比較大,重量也不輕,安裝時要注意是否會卡到其他零組件,也要小心主機板板彎的問題。目前這款CPU散熱器的市場報價為1890元,價格也是屬於比較偏中高階定位,雖然微星並不是專門生產CPU散熱器的廠商,但以這款產品來說,表現還不錯,若預算足夠的話,可以考慮選購。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1,890元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MSI郭緒光》微星電競筆電是為遊戲而生,要讓玩家克敵致勝!
--------------- --------------- 微星科技,在這次 ,當天並發佈媒體報導:「微星電競筆電市場佔比全球第一,市佔高達19%」,這個世界第一的數據出來,立刻造成轟動。 第1名:微星 MSI → 19% 第2名:華碩ASUS → 15% 第3名:戴爾DELL → 9% 第4名:聯想Lenovo → 5% 第5名:宏碁acer → 2% 值得注意的,微星科技在電競市場的成功,可以從該公司的股價看出,五年前,微星科技連PC產業前十大,都擠不進去。當時的股價,正反應微星科技當時的現況,在小筆電兵敗如山倒,Ultra Book欲振乏力,Intel筆電策略失敗,加上智慧型手機熱潮,以及平板的反撲,導致筆電業者全軍覆沒,微星科技股價,當時已經慘跌到10元面值上下。在看準電競市場之後,不斷努力突破之下,在電競筆電、電競桌機都有不錯的斬獲,就連電競主機板、電競顯示卡也有相當不錯的成績,如今股價衝到85元上下,品牌價值更勝以往,成為電競市場的領導品牌。 微星科技,可是台灣電競史發展以來,在電競筆電上面獲得相當大的突破,憑藉著台灣人努力不懈的台灣精神,持續的創新,奮力往前衝,才能創造這歷史性的新一頁。同時,這也代表著,台灣以往電子產業,追求代工,一開始講求保五、保六,可以拿到5%、6%利潤,後來又出現了所謂的毛三、到四,只賺到3%、4%好處,現在又喊到毛一、毛二,根本只有1%、2%工錢,這條路線並不好走。反而像是微星科技,改走的價值路線,讓玩家認同品牌,相信產品的價值,並趁著全球電競運動的崛起,趁勢而起,在電競筆電市場闖出一片天! 微星科技,如何能在電競筆電市場,闖出一片天?以下,PCDIY! online特別專訪,微星科技NB業務暨行銷處副總經理 郭緒光先生,讓他來告訴我們,他所看到電競筆電的可預見的未來。 微星如何看待電競筆電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 由於電競市場一直有很大的需求,此乃吸引越來越多業者競相投入,將市場規模擴大,這樣也能鼓勵消費者的需求從一般的筆電轉移到電競筆電,這是我們所樂見的。而市場上也會有各種差異化的產品出現,由於各廠商皆有不同的產品策略,有些是想攻市佔、有些想走口碑,因此每家都會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我對這個市場是很正面看待的,因為遊戲已經存在很久了,一直以來都沒有受到景氣所影響,反而整個產業的市值是不斷往上升的。以這次NVIDIA新推出的Pascal架構顯示卡來說,筆電版本和桌機版本的效能已無差異,更可吸引更多消費者直接選購攜帶方便的電競筆電。因此,我認為未來電競市場,還是會持續成長。 您認為哪種機種(尺寸)在市場的接受度是最高的? 我個人認為,若直接取代桌機的話,17吋的接受度最高。未來若消費者考慮攜帶性的話,在歐洲(德、英、法、北歐),以及美國的話,其實都是以17吋為主。至於台灣的話,則是以15.6吋為主。 所以這個態勢就是很明顯,17吋在全球電競筆電市場中,是接受度是最高的。 其實規格越高,消費者選搭螢幕尺寸的機率也會跟著提高。 您認為電競筆電規格再這樣走下去,會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 我個人樂見到市場會有一些創新出來,像是VR背包就是一個有趣的點子。由於便攜性高,因此會創造更多話題與需求,包括Docking(底座)的應用等等。 微星對於開發出VR電競背包這類產品,當初的理念是?何時會上市? 當初我們有這樣的想法時,是來自我們的供應商,他們有一組專業的玩家,在專注未來的產品,他們拿我們的筆電拿去做改裝,並詢問我們對這樣產品的看法如何。他們把VR纜線的問題解決掉,讓人不會被線絆倒,我們認為這樣的產品很有趣,且很有道理,於是接著馬上開案,並與他們做研討如何做強化與改進,因此,VR電競背包這個產品就問世了。我們在2016年09月就開始送樣,2016年10月開始全球供貨。 針對不少廠商近年來進軍電競筆電,您如何看待這樣的市場態勢? 我認為市場有競爭,就會激發出更好的創意。當競爭對手說要將我們擊敗,但這三年來我們卻越來越茁壯,這代表了我們公司獨特的地方。從研發、生產、製造,到解決終端消費者等售後問題,全部都是我們自己來,是市場少見的一條龍的公司。因此我們可以將市場反應與創意,快速導到我們的產品上,這也是我們的競爭優勢。電競市場很大,我們也很歡迎同業們一起加入這個市場。 相較於其他廠商大多以代工為主,很少看到有微星這樣一條龍的公司,可以做即時反應、即時客製化與生產,讓絕大多數產品線都能在市場上買的到,而不是只有Sample而已,你們是如何做到的? 其實我們跟電競玩家們的互動非常緊密,我們的PM與RD很多都有在玩Game,甚至還有組織業餘的電競團隊,我本身也玩Game,這樣在跟上游溝通時會很有幫助。相較於其他只是專注在研發或銷售上的廠商來說,我們因為自己本身就有Gamer的基因,且頻頻接觸這些領域的玩家,因此在跟消費者溝通時,因為我們講的就是同樣的語言,於是就可以快速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做出真正符合市場期待的產品。 我們看到微星電競筆電的規格不斷向上攻頂,在音效強化、SSD速度提升,導入機械鍵盤,甚至未來推出VR背包,是什麼樣的因素,讓你們有這樣開發出旗艦規格產品,並推到市場的勇氣呢? 我們會問客人最想要的是什麼,並與上游廠商討論與開發出產品,因為有消費者需求當作支撐,因此我們就敢去投資。例如我們是首家將120Hz、5毫秒的螢幕導到筆電,是因為有做過市場調查,發現到消費者這樣的需求。我們知道這些玩家的需求以後,再去做出他們想要的產品。而不是先做好產品,再想辦法去賣。 除了電競筆電之外,未來會切入變形電競筆電相關產品,以及應用市場嗎? 如前面提到的VR電競背包之外,未來還會根據市場的需求,演變出各種不同的產品。像是賽車模擬座椅、航空模擬座椅…等等。目前微星也已著手在做這些方面的研究。 微星近年來市場銷售量突飛猛進,成為電競第一品牌,您認為市場還有哪些可敬的競爭對手? 只要在這個行業內,就難免有競爭。但我們倡導的是「競合」,既競爭也合作。這是我的看法,不要只是在價格上做競爭,事實上大家應該可以一起合作,把產業發揚光大!以全球市佔率來說,台灣在電競市場的佔有率是相當高的,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所以我建議大家應該是走競合模式。 我們看到電競市場如此蓬勃發展,您認為這塊市場會繼續膨脹到什麼境界? 我認為電競市場還一直持續成長,每年會成長20~30%,相較於傳統PC市場正面臨零成長甚至負成長的狀況,電競是相當樂觀的市場。 電競市場的兩個態勢,一個是走大規模生產,另一個是像你們這種客製化、即時供貨。顯然前者似乎有點行不通了。您如何看待這兩種模式的未來發展? 以往的產業變化的過程已經證明,想用低價大量生產、壓低價格以求市場規模,這招已經失敗了,因為這會將產業帶到紅海市場。我認為應該還是要去切合消費者的需求,推出真正好的產品,這樣消費者也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買到他真正想要的產品。尤其Gamer跟一般消費者不同,一般滑鼠他們不會買,他們希望買到獨特、與眾不同,能表現自我風格的產品,而微星就是做出符合這些消費族群需求的產品。 最近遊戲紛紛主打4K,顯示卡也打4K,您如何看待4K遊戲,是否即將普及? 我覺得還有一段時間。因為現在全部用4K內容來跑的話,不一定有那樣的需要。例如對戰類的遊戲,如果跑太慢的話,就很容易被對手幹掉。因此還是要看遊戲的類別。(編按:FPS需要即時、快速、4K不見得是必備。而像是MOBA類的遊戲需要更大畫面,此時4K才有優勢) 微星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而非價格導向,來獲得消費者認同,讓消費者能夠持續支持微星的電競筆電? 這有三個面向,第一就是能最早將最新的科技帶到市場上,相信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很大的價值。因為消費者會等待新品上市才去買,我們能最早推出新品,就能最早滿足消費者需求。其二就是,我們不斷與友商/供應商(如Intel、NVIDIA、DynAudio、SteelSeries、Gamecaster等廠商)合作,共同研發,這些就是我們很多創新的來源。最後就是售後服務,我們在這一兩年花了很大工夫,包括設立消費者熱線、縮短返修時程…等等。透過上述的自我提升,讓消費者滿意,自然就會再繼續購買微星的產品,也會推薦朋友來買微星的產品。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更多的【PCDIY! 專題報導】: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
Surface Pro 4時尚筆電大顯身手,分享文章抽大獎 – OSSLab商店慶開站系列活動【已結束】
歷經了無數的挑戰與創新,眾所期待的Surface Pro,繼第四代Surface Pro 4大賣之後,終於推出了更豪華的第五代Surface Pro 5。不過,隨著新機的推出,舊機也開始促銷。 Surface Pro 4可以帶給玩家無與倫比的操控體驗,更引領Microsoft在變形平板、二合一筆電市場,這樣的時尚筆電將可以讓玩家大顯身手。 這次,為了慶祝Surface Pro 4時尚筆電大顯身手,特別在OSSLab商店慶開站的同時,PCDIY!與3C盤商弘昌電子有限公司,舉辦「Surface Pro 4時尚筆電大顯身手,分享文章抽大獎」 OSSLab商店慶開站系列活動,期待舊雨新知繼續支持與鼓勵! Surface Pro 4時尚筆電大顯身手,分享文章抽大獎 – OSSLab商店慶開站系列活動 完成以下 5個關卡任務,就可以參加抽獎: (1) 第一關任務→ 只要你是PCDIY!粉絲團粉絲 (2) 第二關任務→ 臉書文章按讚,與公開分享 (FB這篇推文) (3) 第三關任務→ 臉書文章留言,留下通關密語。並再Tag至少 1個朋友 (FB這篇推文) (4) 第四關任務→ PCDIY!官網專頁-留言1,留下通關密語。 (5) 第五關任務→ OSSLab商店專頁-留言2,留下通關密語。 (01) 美光Crucial MX300 SSD 525GB,固態硬碟 市價:4,450元/組,共1組 (02) 美光Crucial DDR4-2400 8GB x2=16GB KIT,記憶體套裝 市價:3,000元/組,共1組 ●活動時間:2017-07-17(一)~2017-07-31 (一) ●得獎公佈:2017-08-07(一) 我愛OSSLab商店,Surface Pro 4時尚筆電大顯身手。我要抽大獎,PCDIY!讓你美光Crucial記憶體、固態硬碟帶回家! 【PCDIY!臉書粉絲專頁:「Surface Pro 4時尚筆電大顯身手,分享文章抽大獎 – OSSLab商店慶開站系列活動」發文】 【PCDIY!特別報導:OSSLab商店殺很大!新品Surface Pro 4不到2萬5!iMac 27”免2萬!新奇3C潮店讓您便宜買好貨!】 【OSSLab商店:MICROSOFT SURFACE PRO 4 I5 128G 4G 帶筆跟鍵盤 全台最殺價!】 廠商名稱:弘昌電子有限公司 廠商種類:3C盤商 廠商電話:02-2521-4840 廠商手機:0915-153-332 廠商信箱:thx0701a@gmail.com 廠商LINE ID:asourcestw 廠商地址:台北市中山區長春路15號11樓之2 廠商網址: www.osslab.com.tw 廠商營業時間:週一至週六 AM10:00 ~ PM19:00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